歡迎瀏覽張智棟作品網(wǎng)站:
www.slrsq.com
作品訂購咨詢電話:86-21-50392376
在佛教大菩薩之中,彌勒(慈氏菩薩)代表大慈——給予人們以歡樂。中國很多寺院正對寺門都有一尊彌勒笑佛,他大腹便便,長耳赤足,笑意醉人。布袋和尚,也被稱為笑佛,是彌勒佛轉(zhuǎn)世。
布袋和尚,他的整個一生只做了一件事,那就是笑,那就是他的信息,他的信條,他的經(jīng)典。人們能感受到他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如此深刻笑的痕跡,他的笑駐留在每個聽見笑聲的人心中,他的笑更創(chuàng)造出了一種人類的共鳴。
傳說,布袋和尚身世如謎。據(jù)說唐朝時,寧波奉化的龍溪上漂著一捆柴,柴上有一幼兒,有惻隱之心人將其救起,只見孩子圓頭大耳、眉清目秀,對人發(fā)笑,人們愛不釋手,把孩子抱回家來。后來,這孩子長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。出家后,他總隨身帶著一個大布袋,人稱“布袋和尚”。
手把青秧50×80cm ¥55800(開光作品)
布袋和尚喜好田間勞作,最好與人打賭取樂。有次與人比賽插秧,誰輸了誰請吃夜飯。四位農(nóng)夫手起手落,不一會兒田中就綠了一大片,而布袋和尚眼看就要輸了,他卻呵呵笑著,高聲吟詩:“手捏青苗種福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成稻,退后原來是向前。”大伙一聽這首《插秧偈》很有意思。“福田”既指良田,也指佛田;“水中天”既是大自然的天空,又是佛教的理想世界。“六根”不光是說插秧每行有六株,也暗示佛經(jīng)指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腦。“稻”與佛“道”又諧音。最后一句“退后原來是向前”,不僅描繪了插秧情景,更包含了佛教的智慧和辯證的哲理。人們在琢磨的時候,布袋和尚施展神通,樂呵呵地插完秧苗。
天下大自在45×68cm ¥25800
布袋和尚交友帶著三分俠氣,為人存有一片素心,他在圓寂前,說了四句《辭世偈》:“彌勒真彌勒,化身千百億;時時示時人,時人自不識。”說畢,即在青石上端坐而逝。后人恍然大悟,原來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 。 這位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,時常勸化人們要忘卻煩惱,寬卻肚皮。他也時常手持藜杖、撒履閑行,應(yīng)了佛法中的“萬法本空”之意。
三羊開泰40×50cm ¥15800
千百年來,人們一直期盼彌勒早日出世,給世界帶來光明與幸福。各個寺院在新年伊始——正月初一都要舉行彌勒法會,念誦“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”,這表示學(xué)佛人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共同發(fā)愿:祝彌勒佛早日下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。